Vitargent (International) Biotechnology Limited

食用油「綠魚」安全購買榜單 新聞發佈會

水中銀推全球首個以生物測試 Testing2.0 技術的消費品安全資訊平台
檢測市面上過百款食用油的安全屬性

 

(香港,2017 年 5 月 23 日) 水中銀(國際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(「水中銀」)宣布應用全球獨 家「轉基因鯖鱂魚」及「斑馬魚」胚胎毒性測試技術於日常食用品及護膚品,發布全球首 個以生物測試 Testing2.0 技術作產品檢測的消費品安全資訊平台 – 「小魚親測」。平台首 個檢測項目為 115 款分別來自香港、中國、意大利及美國等國家的食用油,49 款產品為 綠魚 (代表品質卓越)、23 款產品為黃魚 (代表基本合格),43 款產品為紅魚 (代表有待改 善)。其中,近七成橄欖油的測試結果為紅魚,歐洲生產的食用油表現最差,超過五成測 試結果為紅魚。

 

全球首個「小魚親測」消費品安全資訊平台正式啟用

水中銀宣布推出全球首個以生物測試 Testing 2.0 技術作產品檢測的消費品安全資訊平 台 —「小魚親測」(網址:www.fishqc.com)。應用日漸普及的魚胚胎測毒技術於消費 品上,藉此提高市面產品安全的透明度,讓大眾透過客觀的科學檢測數據作出更安全的購 買選擇。

水中銀創辦人及首席商務官陳子翔先生表示:「符合傳統 1.0 測試方法及法規是消費品進 入市場的最基本要求。『小魚親測』以消費者身分,定期在大型超級市場、連鎖店、網上 貨架抽樣購買不同類型的食、用品以生物測試技術 Testing 2.0 進行檢測,把產品檢測結 果的安全屬性分為三類結果:綠魚—黃魚—紅魚,讓消費者易於識別在貨架上購買的產品 其安全屬性。」「小魚親測」參考歐盟、世界衛生組織、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,與及多個 國家包括美國、日本及中國等多個國家與國際安全標準,通過同類產品的橫向比較:  綠魚代表「品質卓越」,產品於急性、慢性毒檢測與及禁用成分篩查中表現理想, 消費者可以安心選購;  黃魚代表「基本合格」,產品於急性、慢性毒檢測與及禁用成分篩查中基本合格, 消費者選購時需要審慎;-   紅魚代表「有待改善」,產品於急性、慢性毒檢測與及禁用成分篩查中存在一項或 多項未達標準,建議消費者選購時需特別謹慎。

水中銀(國際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杜偉樑先生表示,「『小魚親測』的營運 概念在於表揚達品質卓越的企業及產品,同時鼓勵未達標的企業及品牌積極改善其生產過 程,讓消費者更放心選購,並幫助品牌建立長遠效益。首階段,『小魚親測』會向消費者 公佈所有綠魚(品質卓越) 的上榜產品,並積極與黃魚及紅魚的產品供應商與製造商聯繫並 商討改善方案。」

 

「小魚親測」公佈市面上過百款食用油的安全屬性

食用油是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經歷過地溝油事件,「小魚親測」的首個檢測項目 為食用油。水中銀於 1 月至 3 月期間,從本港大型超級市場百佳、惠康、一田百貨, 大昌 食品市場、AEON、City’Super、Fusion 及 Market Place by Jasons 選購了 115 款食用油, 當中包含了本地及國際知名品牌如刀嘜、百益、獅球嘜、加利奧等,分別來自香港、中國 內地、意大利、美國等國家。是次檢測報告顯示於 115 款測試的食用油品牌當中,49 款 產品測試結果為為綠魚、23 款產品為黃魚,43 款產品為紅魚。

在常見的 14 個食用油種類的表現中,水中銀發現一直受港人推崇的椰子油、橄欖油、亞 麻籽油、芥花子油及麻油均在測試表現中低於平均水平。在測試的 5 款椰子油中,只有 1 款 (20%) 為綠魚,2 款 (40%) 為黃魚,2 款 (40%) 為紅魚;另外,在 44 款橄欖油測試 中,只有 7 款 (16%) 為綠魚,7 款 (16%) 為黃魚,30 款 (68%) 為紅魚;至於亞麻籽油、 芥花子油及麻油,其所有產品均為紅魚。

 

歐洲生產的食用油表現最差   價格昂貴不一定代表更安全

在產地表現中,歐洲地區生產的食用油表現最差,多達半數(57%)產品為紅魚,綠魚則佔 26%;亞洲地區的結果較其他地區為佳,以香港為例,約兩成產品為紅魚,五成以上的產 品達綠魚級別,消費者可安心選購。 另外,檢測結果所得,價格昂貴的食用油並不等於更安全。

從 115 個樣本當中,價格的中位數為 87.4 港元/升。

其中,價格多於 130 港元/升的 40 個樣品中,有 6 款為綠魚,5 款黃魚,29 款紅魚; 價格維持 50 到 130 港元/升的 31 個樣品中,有 13 款為綠魚,8 款黃魚,10 款紅魚;

價格在 50 港元/升以下的 44 個樣品中,有 30 款為綠魚,10 款黃魚,4 款紅魚。 最便宜的油為 15 港幣/升;最昂貴的一款油產自意大利,為 2,084 港元/升,價格相 140 倍。

是次抽樣檢測中,水中銀在貨架上買到了兩款過期的食用油,其中一款為紅魚,檢測結果 顯示其毒性比部分已知地溝油還要高。

 

「小魚親測」技術打破食用油常規指標局限

對於是次檢測結果,杜偉樑先生表示驚訝:「理論上,市面售賣的食用油品牌在上架前均 已安全通過傳統法規下的檢測,可是,在『小魚親測』下,有害物質便無所遁形。在現有 法規中,針對食用油的檢測指標一般為苯比芘、黄曲霉素、酸值、氧化值、總體極性物 質、重金屬等,然而,食用油亦可能存在其他不被列入恆常檢測指標的成分,如高毒性油

脂氧化產物、農藥殘留、植物毒素及防腐劑,攝取過量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嚴重不良反 應,長遠引致癌症。『小魚親測』所採用的領先生物測試技術 Testing 2.0 能夠覆蓋這些 不在恆常檢測範圍內的指標,大大提升產品安全。」

 

化學測試易有「漏網之魚」   革新生物測試 Testing 2.0 技術助找源頭

食品及日常消費品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,黑心肉、地溝油、食水含鉛、護膚及化妝品含致 癌毒素等事故屢見不鮮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權威報告指出,我們日常生活被超過 10 萬種有害物質包圍1,2。這些有害物質已證實與癌症、不育、性早熟、肥胖、神經 系統紊亂等疾病有關,禍害深遠。然而,統化學測試仍停留於 Testing 1.0 技術層面,對 未知的樣品毒性檢測只有約兩成的準確率3。受制於成本和時間,一般只會偵測 5 到 10 種有害物質,很多不在恆常檢測範圍內的有害物質因而成為漏網之魚。即使通過了化學指 標檢測,仍有可能存在其他未被納入現行檢測機制內的有害物質,對消費者構成極大隱憂。

水中銀國際科學團隊顧問,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毒理學系教授 Prof. Ian Cotgreave 指 出:「世界所面對的食、用品安全問題非常嚴峻,然而,現行常規測試中未能有效截擊多 種有毒物質及類雌激素,危害大眾安全。水中銀的專利魚胚胎技術於過去 10 年在藥物研 發領域上經已廣泛應用,其中,用作急性毒性測試的斑馬魚胚胎跟人類的疾病基因相似度 達 84%4,可以模擬人類新陳代謝的活動,當魚胚胎暴露在有害物質的樣品中,會在 48 小時內產生發育異常反應。換言之,對斑馬魚有害的物質,對人類也極可能有害。水中銀 的 Testing 2.0 技術應用,實是世界之光,有望推動行業對安全品質的重視,為全球產品 安全屬性奠下新定義。」

水中銀亦是亞洲唯一一家獲得國際標準認證(ISO17025),可提供魚胚胎毒性測試 (FET), 實驗結果在超過一百個國家與經濟體受官方認可的測試中心。其專利技術獲國際檢測機構 SGS、TUV (Technischer Überwachungsverein)使用。TÜV 食品服務事業群執行副總經理 洪誠孝先生對生物測試技術 Testing 2.0 表示歡迎:「我們非常認可水中銀在魚胚胎測毒 技術的領導地位及對現行化學測試的補足性,並看重其國際科學研究團隊的實力與市場發 展潛力。我們將致力把這項嶄新技術推廣給不同行業與政府機構,協力提升整體產品安 全。」

水中銀計劃在未來十二個月內每月進行不同類別的測試,包括咖啡,雪糕,牛奶,酸奶, 面霜,面膜,口紅,潤唇膏,面膜,粉底,牙膏,嬰兒食品,嬰兒護膚品,並把結果發 布於「小魚親測」平台。

 

參考文獻:
1 Substance Registry Services Fact Sheet, available at of mpub.epa.gov/sor_internet/registry/substreg/educationalresources.
2 WHO & UNEP. State of the science of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-2012.  Available at http://www.who.int/ceh/publications/endocrine/en/
3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MICROTOX® for drinking water surveillance
4 Howe, K. et al. The zebrafish reference genome seque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human genome.  Nature  496, 498–503 (2013).

ch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