速溶咖啡「绿鱼」安全购买榜单 新闻发布会
速溶咖啡含大量添加剂 “提神”或只是心理作用
水中银(国际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(水中银)的小鱼亲测平台继食用油、BB霜检测发布后,进军咖啡领域,以港人发明,全球独家“转基因鲭鱂鱼”及“斑马鱼”胚胎毒性测试技术为市面速溶咖啡进行检测。结果显示,在30个样本当中,13个样本显示为绿鱼 (代表质量卓越)、7个样本为黄鱼 (代表基本合格),10个样本为红鱼 (代表有待改善)。就整体安全而言,东南亚生产的速溶咖啡品牌比欧美差;当中,泡沫咖啡(Cappuccino)的整体安全性最低,过半数样本未能通过安全测试。另外,结果显示,速溶咖啡的毒性水平比连锁咖啡高达1.8倍。然而,部分测试样本中的咖啡含量只占总成分5-9%,并不是致毒源头,推断其毒性主要来自其余九成的饮品添加剂,包括稳定剂、乳化剂、防凝结剂、调味剂等,建议消费者在选购速溶咖啡时放眼绿鱼安全产品。
速溶咖啡含多种化学添加成分 水中银透过崭新生物测试技术助检测
近年,咖啡热潮风靡全球,不单成为了饮食文化的新指标,更被喻为身分的象征。然而,连锁咖啡的售价始终较速溶咖啡昂贵,而速溶咖啡的口味不断推陈出新,冲调方便,不少咖啡族也爱当“咖啡调配师”,在办公室或家中自行冲调。可是,在选择速溶咖啡产品时,市民或忽略了速溶咖啡蕴含的一系列添加成分,摄取过量有机会构成健康风险。有见及此,水中银于2017年5月,从超级市场及网上平台(京东、天猫)采购了11个品牌,共30个畅销速溶咖啡样本作鱼胚胎毒性检测,当中包含了知名品牌如星巴克(Starbucks)、雀巢(Nestle)、益昌 (AIK Cheong)、麦斯威尔(Maxwell)等。
水中银首席执行官杜伟梁先生指出:“即食文化于市场大热,切合都市人急速的生活节奏。然而,即食要保持质量,仿效‘原装’口味,须于配方加入不同食品添加剂来丰富口感,提升色、香、味。为此,水中银以全球首创的鱼胚胎生物测试Testing 2.0技术为速溶咖啡样本进行检测,并根据检测结果把产品安全属性分为三类:绿鱼—黄鱼—红鱼,发布于辖下网上消费品安全信息平台 —‘小鱼亲测’,让消费者易于识别在零售店购买的产品其安全属性。”
有别于传统化学测试,生物测试可于48小时内筛选超过1,000种有毒化学物及化学物混合后的“鸡尾酒”效应,覆盖不在恒常检测范围内的指标。当中,用作速溶咖啡急性毒物测试的斑马鱼和人类致病相关基因拥有高达84%的相似度1,对斑马鱼胚胎有毒的物质,对人类也极有可能有害。
“小鱼亲测”参考国际食品法典2、欧盟3、4、5、美国6、中国7及日本8等多个国家与国际 安全标准,通过同类产品的横向比较制定其安全准则:
绿鱼代表“品质卓越”,产品于急性、慢性毒检测及禁用成分筛查中表现理想, 消费者可以安心选购;
黄鱼代表“基本合格”,产品于急性、慢性毒检测及禁用成分筛查中基本合格, 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;
红鱼代表“有待改善”,产品于急性、慢性毒检测及禁用成分筛查中存在一项或 多项未达标准,建议消费者选购时要特别谨慎。
三成速溶咖啡样本未能通过生物毒性检测 东南亚生产地不及欧美
“小鱼亲测”检测结果显示,在30个速溶咖啡样本当中,13个样本显示为绿鱼 (代表质量卓越)、7个样本为黄鱼 (代表基本合格),10个样本为红鱼 (代表有待改善)。
价格而言,于采购的30个样本当中,平均价格为4港元/包。价格最低为 1港元/包,最高为11.4港元/包,相差11倍。
价格在2.7港元/包以下的样本,绿鱼占4个(45%),黄鱼占2个(22%),红鱼占3个(33%);
价格范围在2.7港元/包至3.8港元/包的样本,绿鱼占5个(56%),黄鱼占1个(11%),红鱼占3个(33%);
价格在3.8港元/包以上的样本,绿、黄、红鱼比例平均,分别占4个(33.3%)。
总括而言,高价格的样本好坏参半,并不存在“越贵越安全”的必然定律;反之,价格 中等的样本,在是次检测中表现较优胜。
品牌所在地而言,东南亚(马来西亚、越南)品牌的样本表现令人担忧:绿鱼占2个(22.2%),黄鱼占4个 (44%),红鱼占3个 (33.3%);东亚地区(日本、韩国)品牌的样本表现亦不乐观:绿鱼和红鱼均占2个 (40%),黄鱼则占1个 (20%);欧美地区(瑞士、德国、美国)品牌的样本情况较好,绿鱼占9个 (56%),黄鱼占2个